國衛辦職健函〔2021〕56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國疾控中心、監督中心、職業衛生中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國發〔2021〕7號)要求,依據《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國家衛生健康委令第4號)有關規定,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實行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信息報告制度,并已納入全國衛生資源與醫療服務統計調查制度。為做好實施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信息報告是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依法對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履行管理職責的重要手段,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信息報告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按照有關規定要求,認真組織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做好信息報告工作。 二、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為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信息的責任報告人,應當確定專人負責信息上報工作,并對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合法性負責。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信息報告內容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全國衛生資源與醫療服務統計調查制度等八項統計調查制度的通知》(國衛規劃函〔2021〕184號)中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信息報送卡》(見附件1)和《放射衛生技術服務信息報送卡》(見附件2)執行,其中涉及國家秘密、軍工保密和法律、法規規定可不予公開的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信息,不納入報送范疇。 三、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信息報告采用網絡報告方式,國家衛生健康委已建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信息系統,網址:http://zyws.jdzx.net.cn)。該信息系統為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預設了用戶名和密碼,并在首頁的通知公告欄目中提供《用戶使用手冊》下載服務。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用戶名、密碼由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一領取、分配和管理。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用戶名為本單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第九位到第十七位,其密碼由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一領取、分發。 四、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信息報告工作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開始。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首次登錄信息系統后,應當核實資質認可基本信息,發現信息有誤的應當及時聯系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更正相關信息。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完成的技術服務項目,應當于2022年1月31日前完成信息報送;2022年1月1日之后完成的技術服務項目,應當于出具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報告后的15個工作日內完成信息報送。 五、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完成信息系統首次登錄。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報送的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信息,將由信息系統自動推送給技術服務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充分利用報告信息,定期進行分析研判,確定納入重點監管范圍的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及用人單位,提高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 六、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于2021年11月30日前將本通知傳達到轄區內各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加強政策解讀,確保信息報告工作有序推進。在此之后,對新認可的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在頒發資質證書的同時告知本通知的要求,并在作出資質認可決定后15個工作日內登錄信息系統填報資質認可信息。附件:1.職業衛生技術服務信息報送卡 http://www.nhc.gov.cn/zyjks/tongggg/202111/2736e04280644d42a8b22af6c8948258.shtml 2.放射衛生技術服務信息報送卡 http://www.nhc.gov.cn/zyjks/tongggg/202111/2736e04280644d42a8b22af6c8948258.shtml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2021年11月19日
“將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由三級調整為一級,明確由省級衛生健康部門負責審批,執業地域范圍明確為全國?!币壹墸喝∠麑ψ再Y金和固定資產的要求...摘錄本文附件-中央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革清單(2021年全國版)將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由三級調整為一級,明確由省級衛生健康部門負責審批,執業地域范圍明確為全國。乙級:取消對注冊資金和固定資產的要求...詳情如下國務院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國發〔2021〕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開展“證照分離”改革,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對于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大意義。為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并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大改革試點力度?,F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統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圍和更多行業推動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二)改革目標。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同時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力度,力爭2022年底前建立簡約高效、公正透明、寬進嚴管的行業準營規則,大幅提高市場主體辦事的便利度和可預期性。二、大力推動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設定(以下統稱中央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在全國范圍內按照《中央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革清單(2021年全國版)》(見附件1)分類實施改革;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增加實施《中央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革清單(2021年自由貿易試驗區版)》(見附件2)規定的改革試點舉措,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在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其他區域參照執行。省級人民政府可以在權限范圍內決定采取更大力度的改革舉措。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設定(以下統稱地方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確定改革方式。(一)直接取消審批。為在外資外貿、工程建設、交通物流、中介服務等領域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在全國范圍內取消6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取消14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取消審批后,企業(含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下同)取得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行業組織等不得要求企業提供相關行政許可證件。(二)審批改為備案。為在貿易流通、教育培訓、醫療、食品、金融等領域放開市場準入,在全國范圍內將1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為備案管理,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將1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為備案管理。審批改為備案后,原則上實行事后備案,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確需事前備案的,企業完成備案手續即可開展經營。企業按規定提交備案材料的,有關主管部門應當當場辦理備案手續,不得作出不予備案的決定。(三)實行告知承諾。為在農業、制造業、生產服務、生活消費、電信、能源等領域大幅簡化準入審批,在全國范圍內對37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對40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實行告知承諾后,有關主管部門要依法列出可量化可操作、不含兜底條款的經營許可條件,明確監管規則和違反承諾后果,一次性告知企業。對因企業承諾可以減省的審批材料,不再要求企業提供;對可在企業領證后補交的審批材料,實行容缺辦理、限期補交。對企業自愿作出承諾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要當場作出審批決定。對通過告知承諾取得許可的企業,有關主管部門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確有必要的可以開展全覆蓋核查。發現企業不符合許可條件的,要依法調查處理,并將失信違法行為記入企業信用記錄,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有關主管部門要及時將企業履行承諾情況納入信用記錄,并歸集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四)優化審批服務。對“重要工業產品(除食品相關產品、化肥外)生產許可證核發”等1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下放審批權限,便利企業就近辦理。對“保安服務許可證核發”等256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精簡許可條件和審批材料,減輕企業辦事負擔。對“會計師事務所設立審批”等140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優化審批流程,壓減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對“海關監管貨物倉儲審批”等18項設定了許可證件有效期限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取消或者延長許可證件有效期限,方便企業持續經營。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設立審批”等13項設定了許可數量限制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取消數量限制,或者合理放寬數量限制并定期公布總量控制條件、企業存量、申請排序等情況,鼓勵企業有序競爭。同時,各地區、各部門要積極回應企業關切,探索優化審批服務的創新舉措。三、強化改革系統集成和協同配套(一)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按照全覆蓋要求,將全部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納入清單管理,并逐項確定改革方式、具體改革舉措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措施。清單實行分級管理,國務院審改辦負責組織編制中央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省級審改工作機構負責組織編制地方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清單要動態調整更新并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清單之外,一律不得限制企業進入相關行業開展經營。各地區、各部門要對清單之外限制企業進入特定行業開展經營的管理事項進行全面自查清理,對實施變相審批造成市場分割或者加重企業負擔的行為,要嚴肅督查整改并追究責任。(二)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持續推進“先照后證”改革,推動將保留的登記注冊前置許可改為后置。開展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市場監管部門牽頭編制經營范圍規范目錄,為企業自主選擇經營范圍提供服務。經營范圍規范目錄要根據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及時調整更新。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告知企業需要辦理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并及時將有關企業登記注冊信息推送至有關主管部門。企業超經營范圍開展非許可類經營活動的,市場監管部門不予處罰。有關主管部門不得以企業登記的經營范圍為由,限制其辦理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或者其他政務服務事項。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最大程度尊重企業登記注冊自主權。(三)推進電子證照歸集運用。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制定完善電子證照有關標準、規范和樣式,2022年底前全面實現涉企證照電子化。要強化電子證照信息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共享,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將電子證照歸集至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有關平臺和系統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實時更新、權威可靠的企業電子證照庫。要加強電子證照運用,實現跨地域、跨部門互認互信,在政務服務、商業活動等場景普遍推廣企業電子亮照亮證。凡是通過電子證照可以獲取的信息,一律不再要求企業提供相應材料。四、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一)適應改革要求明確監管責任。要落實放管結合、并重要求,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堅決糾正“以批代管”、“不批不管”問題,防止出現監管真空。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的,由原審批部門依法承擔監管職責。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的,由審批部門負責依法監管持證經營企業、查處無證經營行為。實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或者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地區,按照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改革方案確定監管職責、健全審管銜接機制。堅持政府主導、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支持行業協會提升自律水平,鼓勵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消費者、中介機構等發揮監督作用,健全多元共治、互為支撐的協同監管格局。(二)根據改革方式健全監管規則。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根據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的改革方式,分領域制定全國統一、簡明易行的監管規則,建立健全技術、安全、質量、產品、服務等方面的國家標準,為監管提供明確指引。直接取消審批的,有關主管部門要及時掌握新設企業情況,納入監管范圍,依法實施監管。審批改為備案的,要督促有關企業按規定履行備案手續,對未按規定備案或者提交虛假備案材料的要依法調查處理。實行告知承諾的,要重點對企業履行承諾情況進行檢查,發現違反承諾的要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未履行承諾的要依法撤銷相關許可,構成違法的要依法予以處罰。下放審批權限的,要同步調整優化監管層級,實現審批監管權責統一。(三)結合行業特點完善監管方法。對一般行業、領域,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根據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持續推進常態化跨部門聯合抽查。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等特殊行業、重點領域,落實全覆蓋重點監管,強化全過程質量管理,守牢安全底線。要充分發揮信用監管基礎性作用,建立企業信用與自然人信用掛鉤機制,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要建立健全嚴重違法責任企業及相關人員行業禁入制度,增強監管威懾力。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量身定制監管模式,對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行政處罰。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探索智慧監管,加強監管數據共享,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手段精準預警風險隱患。五、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改革落地見效(一)健全改革工作機制。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負責統籌領導全國“證照分離”改革工作。國務院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司法部牽頭負責推進改革,做好調查研究、政策解讀、協調指導、督促落實、法治保障、總結評估等工作。商務部負責指導各自由貿易試驗區做好“證照分離”改革與對外開放政策的銜接。省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改革工作負總責,要建立健全審改、市場監管、司法行政、商務(自貿辦)等部門牽頭,各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強化責任落實,扎實推進改革。(二)加強改革法治保障。要堅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據,依照法定程序推動改革。配合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改革舉措,推動修改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配合相關改革試點舉措,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權決定暫時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7部法律有關規定,暫時調整適用《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13部行政法規有關規定(見附件3)。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調整情況,對規章、規范性文件作相應調整,建立與改革要求相適應的管理制度。2022年底前,國務院有關部門要組織對暫時調整適用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情況開展中期評估。(三)抓好改革實施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制定實施方案,對中央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逐項細化改革舉措,并向社會公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區改革實施方案,以省為單位編制地方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革清單,并向社會公布。各地區、各部門要做好改革政策工作培訓和宣傳解讀,調整優化業務流程,修訂完善工作規則和服務指南,改造升級信息系統,確保改革措施全面落實、企業充分享受改革紅利。本通知實施中的重大問題,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及時向國務院請示報告。國務院2021年5月19日(此件公開發布)
一、修訂背景《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安監總安健〔2012〕73號)由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12年5月31日公布實施。近年來,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廣泛應用,部分行業風險分類存在與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實際不相適應的情況,有必要進行適當調整。2018年國家機構改革,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職責整合到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病防治法》《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等法律、法規和標準陸續修訂,尤其是為了適應國家“放管服”改革要求,新修訂了《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規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令第5號),將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等級簡化為嚴重和一般兩類。為與現行法律、法規和標準有效銜接,我委對《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的有關條款進行修訂,形成了《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二、主要修訂內容1.將《目錄》的適用范圍由“指導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實行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分類監督管理”拓展為“適用于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分類監督管理和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頻次確定”。2.將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由原來的嚴重、較重、一般三類簡化調整為嚴重和一般兩類,刪除較重等級。3.增加補充條款,“建設單位(或用人單位)所屬行業存在職業病危害但未納入本《目錄》風險分類的,可根據職業病危害評價結果確定風險類別”。4.根據最新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結合全國職業病報告數據、行業特點以及文獻報道資料,納入《目錄》的行業領域補充了建筑業、農業、林業、漁業、開采專業及輔助活動、水產品加工、飲料制造、精制茶加工、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等行業的職業病危害風險類別,完善了需納入管控的行業類別。三、需要注意的事項1.如果一般風險行業的建設項目(或用人單位工作場所)采用的原材料、生產工藝和產品等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的風險程度,與其在本《目錄》中所列行業職業病危害的風險程度有明顯區別的,建設單位(或用人單位)可以根據職業病危害評價結果,確定該建設項目(或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的風險類別。2.如果同一個項目(或用人單位)不同子項目內容(或工作場所)分別屬于不同行業的,應當根據風險級別高者確定風險類別。3.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對《目錄》進行補充。4.建設單位(或用人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目前尚未制定職業衛生標準檢測方法的,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中央企業應及時報告國家衛生健康委。支持和鼓勵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中央企業積極開展相關職業病危害因素標準檢測方法的研究。
2021年4月25日,第19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出席活動并講話,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市衛生健康委主任于魯明致辭。王建軍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廣泛宣傳做好職業病防治和職業健康工作對于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同推進職業健康工作,不斷提升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王建軍要求,各地區要圍繞“共創健康中國,共享職業健康”主題,將宣傳周活動與慶祝建黨百年活動相結合,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相結合,與落實“四方責任”相結合,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黨和政府對勞動者關心關愛的政策措施,宣傳職業健康法律法規,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注支持職業健康的濃厚氛圍。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和北京市有關單位及媒體代表參加活動。2021年《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
國衛辦職健發〔2021〕5 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各中央企業:根據《職業病防治法》及《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規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令第5號)有關規定,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修訂了《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現予公布,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目錄》適用于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分類監督管理和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頻次確定。二、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相關規定和本《目錄》,對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實施監督管理。三、建設單位和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相關規定和本《目錄》,開展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管理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工作。四、《目錄》是在《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國衛疾控發〔2015〕92號)基礎上,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對建設項目和用人單位可能存在職業病危害的風險程度進行的行業分類。在實際運用中,如果一般風險行業的建設項目(或用人單位工作場所)采用的原材料、生產工藝和產品等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的風險程度,與其在本《目錄》中所列行業職業病危害的風險程度有明顯區別的,建設單位(或用人單位)可以根據職業病危害評價結果,確定該建設項目(或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的風險類別。如果同一個項目(或用人單位)不同子項目內容(或工作場所)分別屬于不同行業的,應當根據風險級別高者確定風險類別。五、建設單位(或用人單位)所屬行業存在職業病危害但未納入本《目錄》風險分類的,可根據職業病危害評價結果確定風險類別。六、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對《目錄》進行補充。七、《目錄》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請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央企業及時報告國家衛生健康委。八、《目錄》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12年5月31日公布的《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安監總安健〔2012〕73號)同時廢止。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1年3月12日